當年可愛的晞瑜小朋友,經過多年風雨無阻的努力,喜獲2021年校際古箏深造組的冠軍!
她說:技藝的提升,讓她越來越能體會古箏音樂的美和豐富。而練習所磨練出的耐性和毅力,讓她更自信,更勇敢的面對困難。
這些年來,晞瑜每週的古箏課,從不缺席,風雨無阻,她踏實認真的態度,孜孜不倦的練習,讓她始終穩穩的把握好每一次的機遇,不斷創造優異的成績。
和這麼優秀的學生分享古箏音樂,引領她成長,是一件非常開心而有意義的事。
71屆校際音樂節臨近尾聲,很欣賞評判代表逄煥磊老師在香港電台中國樂器獎學金組頒獎儀式上中肯的發言。他說看到香港有3、4千學習中樂的學生,他們在比賽中顯現的天份與盡力的表現,以及他們背後一大批默默無聞的老師們,還有全力支持家長們,實在讓人欣慰與振奮。
今年,雅怡是唯一一位晉級決賽的古箏選手,也是唯一一位站在中國樂器獎學金組的舞台的女生,兩個唯一的背後是她的用心與刻苦練習,還有她的父母盡全力的支持。謝謝michael幫她伴奏,祝賀她再創個人佳績!
而晞瑜、澤生、祉妤分別獲得高、中級組的冠軍,其中祉妤小小年紀已成為三連冠得主。學生們的天份與努力可喜可賀!很巧合是這三位冠軍的背後,都有一位非常負責任的爸爸。他們都非常信任我,並積極協助我幫助孩子學習,跟進練習進度,並陪伴他們比賽,適時提點、鼓勵及批評。這讓我感到原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可以扮演如此重要和優秀的角色。
如今,讓我感恩的不僅是學生們比賽獲獎,而是她們都可以通過學古箏,學音樂,找到自己的舞台。看到雅嵐成為深水埗區的優秀學生,而當年那個在獎學金組獲季軍的淑慧,現在瑞典建築系交換,並在德國旅行途中寫來postcard,原來她仍然記得我告訴過她:「勇往直前的時候,不忘欣賞沿途的風景」,很窩心,感動。
或許音樂未必是學生們將來選擇的職業,但每個週末的音樂課已成為我們共同的記憶,就讓古箏、音樂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心靈伴侶吧!
下星期2018年校際音樂節古箏組的比賽即將開鑼,給一些小建議大家,
今年比賽初級組「瀏陽河」,小快板及反琶音段落雙手配合,需要花時間慢練,做到協調流暢,演奏時要達到一定的速度。
中級組「豐收鑼鼓」,前後兩個段落節奏性把握很重要,第一個快板搖指技術要做到清晰、乾淨利落。
高級組「茉莉芬芳」,慢板音樂旋律性強,要注意音樂的起伏流暢,快板演奏要清晰平穩,分句清楚。
深造組「長相思」,慢板旋律性很強,應注意分句及音樂起伏層層推進,單手泛音需要控制好;快板技術之間轉換要嫻熟。
今年的曲目相對2017年,難度進一步提升,需要同學付出更多的時間,耐心的練習,才能夠在眾多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祝大家在比賽中都有出色的發揮。
又到一年校際音樂節比賽時,每年到這個時候學生、家長、老師都各有壓力。經歷了多年,我已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祝賀獲獎學生的同時,還想把“勝不驕、敗不餒”分享給大家,和大家共勉。相信這六個字會讓我們更好的經歷人生中的成敗。當然看我網站的朋友,還會收獲成功的模式:
林雅怡同學,她的成功模式:
用心好學+思考+努力練習+良好的教學方法=校際音樂節高級組冠軍、香港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冠軍
李巧盈同學,她的成功模式:
踏實+愉快學習+鍛鍊成長+良好的教學方法=校際音樂節中級組季軍
在我的眼中,每個學生都不一樣,所以因材施教,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演奏技巧,還要為學生設計適合的學習方法,讓她們自在愉快的成長,讓音樂也成為她們人生中不離不棄的禮物。
2016年的校際音樂節接近尾聲,年僅7歲的陳祉妤小朋友,帶病初次上場就獲得亞軍,這是方法得當,認真練習以及心理素質良好的成果。還記得幾個月前她才開始跟我學習,對她的印象是聰明精靈,第一堂課她無論彈奏方法、音色、節奏都不合格。短短時間內,經過我和祉妤,還有她爸爸的共同努力,成果顯著,祝賀她。
今年的比賽,學生們都發揮穩定,獲得四冠四亞的優異成績,超越以往。謝謝家長們的默默的支持。堅持優質、精品的教學,是我一直以來的教學理念。
在這裏,也祝賀我的學生Irene和靑健所教授的學生,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寄予我們的教學團隊不斷壯大,持續傳承傳播優秀的演奏方法。亦祝賀靑健考上香港教育學院,攻讀雙學士音樂課程,一路鼓勵她堅持不懈,今日見到她如願以償,深感欣慰。